古修建遗存千百年而不遭雷击,说明古人在修建物防雷方面已找到了有效的方法,这种小概率安全隐患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古法维护延用即可,这既符合文物保护修旧如旧的准则,又能继续采用被实践证明了的好办法。
国家文物局为了加强文物安全工作把防雷作为“三防”内容之一,在项目批阅、经费投入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其出发点是没错的。可现实中,很多防雷工程破坏了文物本体,影响了古建外观,难怪有基层同志反映:这样做古建防雷还不如不做。
1
修理工程与防雷工程不同步。因为文物修理和防雷工程从项目立项、计划报审、经费申报、施行时刻都分隔进行,不一样的内部批阅处室,不一样的工作进度,人为地造成了本该同步施行的工程,变成了谁先到、谁先干,出现反复折腾文物本体的现象。这里古建刚修理结束,那边防雷工程又开端了。防雷项目刚做完,消防、安防又开端了,脚手架搭了拆、拆了搭,折腾好几次。刚修理好的屋顶,防雷工程需求安装接闪器(接闪网)、引下线等设备时,外立面破坏了,屋面也踩踏了,这样的情况太遍及。
基层同志说:为什么只有文物修理是这样,其他工程建设从来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2
古建防雷与其他防雷不同质。《古修建防雷技术规范》中按古修建的文化价值,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修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文化遗产目录的古修建作为一级防雷等级,这种依据文物等级来划分防雷等级的方法很值得商榷。无论什么等级的文物修建,只要是历史上遭受过雷击或根据环境检测存在较大雷击或许性的,才是需求做重点防雷设备的。
文物价值具有多样性,且是不可再生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等级也是会变化的,今天的低等级文物有或许成为今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这含糊标准的引导,实际工作中就造成了,凡是国保单位都按一级设防,只要是国保单位都要做防雷,没有把必要性放在首位,造成了文保经费投入的盲目性。为什么其他修建设备一般都是把遭雷击的或许性作为防护的重要依据,而文物古建却按等级来确定呢。
3
普通项目与文保项目不同价。普通修建防雷在工程总造价中占比非常少,几万、十几万平米的修建防雷工程项目经费只需十几万、几十万元,所用原料也是市场通用的。一般的古修建体量都比较小,设计方为进步工程总造价(也为进步设计费),设法把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防雷器材都用到古修建上,接闪器(接闪网)、引下线采用确保一百年不腐蚀的高级纯铜原料的,接地装置有必要用国外进口的,国保单位古修建都有必要按一级标准设防,等等。
现实中,古建修理才150万,防雷工程需200万的情况还真不少,本末倒置,造成无谓的浪费。殊不知,古修建一般情况下每隔20-30年都要进行一次较大等级的修理,浮着在屋面、墙面的设备大部分都要被清除,使用如此高贵的产品底子没必要。
古修建保存至今已有千百年历史,遭到雷击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遭到雷击对古建的损失将是致命的。对易遭雷击的古修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是应该的。那么,怎样做到既保证作用又能减小投入?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三个结合”:
防雷工程与修理工程相结合
防雷
目前,文物古建修理和“三防”工程项目的立项、批阅权限已下放到省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这为古建修理和防雷项目同步施行带来了或许。这就要求内部处室之间应加强协调,在文物保护单位上报修理计划时,提醒基层需求做防雷工程改造的,一并上报防雷计划;在安排防雷项目经费时,优先保障能与古建修理同步施行的项目。对那些单独组织防雷施工的项目要从严控制,对确有安全隐患的古修建,应作必要的检测与修理,尽量防止文物修理结束后再来施行防雷工程的现象。
古法防雷与现代防雷相结合
防雷
对古修建防雷古人有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方面要尽或许延用和保持传统措施,防止破坏文物修建外观。即使在古修建上增添防雷设备,也要尽量采用古法防雷手段。另一方面要加强古修建防雷方法的研究,建议有更多的防雷专家研究文物修建的特点,探索出符合单体文物修建、古修建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不同防雷要求的防范措施,真正成为古修建防雷专家。
一般情况下,现代防雷新技术不建议首先用于古修建,有必要是非常成熟且遍及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即使可以运用现代手段也有必要以古法防雷为主,二者彼此结合。
必要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防雷
不是所有的文物古建都有必要重新做防雷工程,有的自身就利用修建构件巧妙地构建了防雷体系,有的地处方位非常特别,周边有高大修建物、树木等遮挡物就不易遭雷击,历史上也没有遭雷击的记录,像这样的古修建就没必要再做新的防雷设备。
更不能因为是国保单位、国际文化遗产就一定要把防雷设备加上,有必要把古修建防雷的必要性放在第一位,在经费保障和其他条件约束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文物等级高的古修建。在防雷材料的选择上,应把实用、牢靠、经济放在首位,没必要考虑高、大、上国外进口设备,尽量改造和利用古修建自身的防雷系统。
古修建防雷的首要目的是防止自然灾害、保护文物安全,让文物修建能延年益寿、永远传承下去,切不可再让反复折腾文物本体的现象发生。需求补葺维护的古修建还很多,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到真正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地方,发挥出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应。